本文目录一览:
短期内不须要用的笔记本电脑锂电池应该怎样保存?
正确的锂电池存放方法是:
1.充满电.
2.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太阳直射(避免受潮和高温).
注意事项:
- 较长时间存放再拿出来使用时第一次充电建议最少8-12小时.
- 锂电池无需等电量用完再充电,可以随时充电,理论上还可以随充随用,但这样往往会造成电池发热,影响电池本身和笔记本硬件寿命.
- 适于长时间存放锂电池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不建议长时间存放.
充电锂离子电池的储存方法?
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注意三点:
1、如何为新电池充电
在使用锂电池中应注意的是,电池放置一段时间后则进入休眠状态,此时容量低于正常值,使用时间亦随之缩短。但锂电池很容易 激活,只要经过3—5次正常的充放电循环就可 激活 电池,恢复正常容量。由于锂电池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几乎没有记忆效应 。因此用户新锂电池在激活过程中,是不需要特别的方法和设备的。不仅理论上是如此,从我自己的实践来看,从一开始就采用标准方法充电这种“自然激活”方式是最好的。
对于锂电池的“激活”问题,众多的说法是:充电时间一定要超过12小时,反复做三次,以便 激活 电池。这种“前三次充电要充12小时以上”的说法,明显是从镍电池(如镍镉和镍氢)延续下来的说法。所以这种说法,可以说一开始就是误传。锂电池和镍电池的充放电特性有非常大的区别,而且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大家,我所查阅过的所有严肃的正式技术资料都强调过充和过放电会对锂电池、特别是液体锂离子电池造成巨大的伤害。因而充电最好按照标准时间和标准方法充电,特别是不要进行超过12个小时的超长充电。
此外,锂电池或充电器在电池充满后都会自动停充,并不存在镍电充电器所谓的持续10几小时的“涓流”充电。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锂电池在充满后,放在充电器上也是白充。而我们谁都无法保证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的特性永不变化和质量的万无一失,所以你的电池将长期处在危险的边缘徘徊。这也是我们反对长充电的另一个理由。
此外在对某些机器上,充电超过一定的时间后,如果不去取下充电器,这时系统不仅不停止充电,还将开始放电-充电循环。也许这种做法的厂商自有其目的,但显然对电池的寿命而言是不利的。同时,长充电需要很长的时间,往往需要在夜间进行,而以我国电网的情况看,许多地方夜间的电压都比较高,而且波动较大。前面已经说过,锂电池是很娇贵的,它比镍电在充放电方面耐波动的能力差得多,于是这又带来附加的危险。
此外,不可忽视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锂电池同样也不适合过放电,过放电对锂电池同样也很不利。这就引出下面的问题。
2、正常使用中应该何时开始充电
因为充放电的次数是有限的,所以应该将锂电池的电尽可能用光再充电。但是我找到一个关于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循环的实验表,关于循环寿命的数据列出如下:
循环寿命 (10%DOD):1000次
循环寿命 (100%DOD):200次
其中DOD是放电深度的英文缩写。从表中可见,可充电次数和放电深度有关,10%DOD时的循环寿命要比100%DOD的要长很多。当然如果折合到实际充电的相对总容量:10%*1000=100,100%*200=200,后者的完全充放电还是要比较好一些,但前面网友的那个说法要做一些修正:在正常情况下,你应该有保留地按照电池剩余电量用完再充的原则充电,但假如你的电池在你预计第2天不可能坚持整个白天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开始充电,当然你如果愿意背着充电器到办公室又当别论。
而你需要充电以应付预计即将到来的会导致通讯繁忙的重要事件的时候,即使在电池尚有很多余电时,那么你也只管提前充电,因为你并没有真正损失“1”次充电循环寿命,也就是“0.x”次而已,而且往往这个x会很小。
电池剩余电量用完再充的原则并不是要你走向极端。和长充电一样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就是“尽量把机器的电池的电量用完,最好用到自动关机”。这种做法其实只是镍电池上的做法,目的是避免 记忆效应 发生,不幸的是它也在锂电池上流传之今。曾经有人因为机器电池电量过低的警告出现后,仍然不充电继续使用一直用到自动关机的例子。结果这个例子中的机器在后来的充电及开机中均无反应,不得不送客服检修。这其实就是由于电池因过度放电而导致电压过低,以至于不具备正常的充电和开机条件造成的。
3、对锂电池的正确做法
归结起来,对锂电池在使用中的充放电问题最重要的提示是:
1、按照标准的时间和程序充电,即使是前三次也要如此进行;
2、当出现机器电量过低提示时,应该尽量及时开始充电;
3、锂电池的激活并不需要特别的方法,在机器正常使用中锂电池会自然激活 。如果你执意要用流传的“前三次12小时长充电 激活 ”方法,实际上也不会有效果。
因此,所有追求12小时超长充电和把锂电池用到自动关机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如果你以前是按照错误的说法做的,请你及时改正,也许为时还不晚。
4、使用锂电池注意防火
有许多人或许是从手机才开始熟悉锂电池的。其实,它在许多家电中都有使用。毋庸置疑,锂电池高效、体轻等等优点正使其迅速地推广应用开来。可是,你是否知道,使用不慎,它也会使你惹“火”上身?
锂电池具有体轻、高效、耐低温(-40℃)等优点,0.3mm厚、邮票大小的锂电池可连续使用5年以上,近年来正逐步淘汰现用的碱性干电池和锰电池,广泛应用于许多高档家电和手机中。
锂电池不同于现用的锰电池和碱性干电池的氯化锌和氢氧化钾水溶电解液,它使用的是有机溶媒。锂电池正极采用二氧化锰、氟化铅、氯化亚硫等材料。负极采用的锂金属箔同一般电池负极使用的氯化锌相比,离子化倾向强、正负极电压差大,这样提高了锂电池的工作效能。
但是,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发热、燃烧现象,轻者影响主机使用,重者还会烧毁主机引起火灾。据报道,日本近年来已发生多起因锂电池发热燃烧引起的家庭火灾事故。
那么锂电池为什么会发热、燃烧呢?原来锂电池中的许多材料与水接触后,可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热能导致发热、燃烧现象。锂电池正极的二氧化锰,只沾一小滴水便可出现发热现象。锂电池中的氯化亚硫与水接触后,在生成盐酸和二氧化硫的同时释放热能,几种因素使锂电池成为生活中的“火种”,因此人们在使用锂电池时一定要注意防水、防潮湿。各种主机停用后,应取下锂电池置于干燥、低温处妥善保管,以预防和避免因锂电池使用不当而引起家庭火灾事故的发生。
电池储存方法?
锂电池的日常保养:
1、新购买的锂电池因为多少都会有一点电量,因此,用户拿到电池时可以直接使用,将剩余的电量用完再充电,经过这样2~3次的正常使用就可以完全激活锂电池活性。这里特别提醒一点:不要误信销售员或网络上的传言,新锂电池首次使用时要进行长达12小时的激活。
2、锂电池不存在记忆效应,可以随用随充,但要注意的是锂电池不能过度放电,过度放电会造成不可逆的容量损失。当机器提醒电量低的时候就要马上开始充电了。
3、日常使用中,刚充好的锂电池要搁置半个钟,带电性能稳定后再使用,否则会影响电池性能。
4、不使用仪器时,务必将电池取出保存在干燥阴凉处。
5、注意锂电池的使用环境:锂电池充电温度为0 ℃~45 ℃,锂电池放电温度为-20℃~60℃。
6、不要将电池与金属物体混放,以免金属物体触碰到电池正负极,造成短路,损害电池甚至造成危险。
7、不要敲击、针刺、踩踏、改装、日晒电池,不要将电池放置在微波、高压等环境下。
8、使用正规的匹配的锂电池充电器给电池充电,不要使用劣质的或其他类型电池充电器给锂电池充电。
01
锂电池长期不用如何存放
1、锂电池长期不用应充入50%~80%的电量,并从仪器中取出存放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并每隔3个月充一次电池,以免存放时间过长,电池因自放电导致电量过低,造成不可逆的容量损失。
2、锂电池的自放电受环境温度及湿度的影响,高温及湿温会加速电池的自放电,建议将电池存放在0 ℃~20 ℃的干燥环境下。
祝愉快,望采纳
电池如何保养及存放
解决方案1. 激活新电池在新购机时笔记电池应带有一定的电量。此时,您应该先不使用外接电源,把电池里的余电用尽,直至关机,然后再用外接电源充电。充电时间需要 6-7个小时左右,反复此程序三次,以完全激活电池活性。 2. 电池存放一般来讲一块电池的充放电次数会在几百次左右,所以要想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您需要尽量减少使用电池的次数。如果经常在一天中多次插拔电源,且笔记本电脑装有电池,对电池的损坏很大。但是每次拿掉电池是很不方便的,再加上没有电池的情况下,如果突然掉电会导致数据丢失。所以我们并不建议用户要拿掉电池使用笔记本。但是如果客户非常想节省电池,或者绝大多数时间都使用电源,而且能避免断电的危险,则可以选择使用外接电源时将电池取下。 如果长时间不使用电池,应该将电池保留50%左右的电量,取出来放置在干燥阴凉处保存,防止暴晒、防止受潮、防止化学液体侵蚀、避免电池触点与金属物接触发生短路等情况的发生。长时间不使用会使锂离子失去活性,建议用户做电池校准。3. 电量用尽后再充电 不管笔记本使用锂电还是镍氢电,一定要将电量用尽后再充(电量低于1%),这是避免记忆效应的最好方法,只到电池的电量完全使用完之后才给它充电。部分的充、放电可能导致电池里面各电芯的化学性能不一致,因而电池性能会降。 建议每隔几个月对电池进行一次深度放电以优化电池的性能。具体做法是:禁用操作系统和 BIOS 的电源管理功能,用电池供电,一直使用到系统关机。然后接上交流充电器一直充满为止。然后恢复 BIOS 和操作系统的电源管理设置。 电池经过长时间的存放,而电池都有一个自然的放电过程,已经自然放电完了,这并不影响电池的容量。第一次充电时,你应该连续地把电池充电到6-7个小时,并且循环地完全充、放电三次(参阅电池保养一节)以完全地唤醒新电池,如果这块电池被存放了几个月没有使用,建议也对它进行三次完全的充、放电。如果一块电池经连6-7个小时之后或三次循环充放电之后仍然不能充电,这块电池就不能使用需要更换了。 了解上面信息后,我们在使用机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是:1 机器使用的时候,对于电池,尽量做到需要充满放完电。2 定期(两个月)对电池充满放完电量。 3 如果电池有问题,建议可以使用惠普的电池检测软件检测,或者和服务中心联系检测电池。 Q:笔记本刚买到,应该怎样充电? A:第一次充电时,你应该连续地把电池充电到6~7个小时,并且循环地完全充、放电3次以完全唤醒新电池 。 Q:经常使用外接电源,应该把电池放在机器里面还是拔出来?A:如果长时间使用外接电源,最好取下电池。用外接电源时不取下电池可能会徒增电池的充放电次数(一般认为锂电池的充放电次数为400-600次),影响电池寿命,还让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负担变得更重,缩短笔记本电脑的寿命。 Q:长时间不用电池应该怎样保存? A:如果长时间不使用电池,应该将电池保留50%左右的电量,取出来放置在干燥阴凉处保存,防止暴晒、防止受潮、防止化学液体侵蚀、避免电池触点与金属物接触发生短路等情况的发生 。长时间不使用会使锂离子失去活性,建议用户做电池校准。 Q:给电池充电应该关机充还是开机充? A:两种方式都可以,一般关机充电要比开机充电快30%左右,但是开机充电的时候尽量不要把适配器拔下来。这样会增加电池的充电次数。
电池储存方法?
锂电池的日常保养:
1、新购买的锂电池因为多少都会有一点电量,因此,用户拿到电池时可以直接使用,将剩余的电量用完再充电,经过这样2~3次的正常使用就可以完全激活锂电池活性。这里特别提醒一点:不要误信销售员或网络上的传言,新锂电池首次使用时要进行长达12小时的激活。
2、锂电池不存在记忆效应,可以随用随充,但要注意的是锂电池不能过度放电,过度放电会造成不可逆的容量损失。当机器提醒电量低的时候就要马上开始充电了。
3、日常使用中,刚充好的锂电池要搁置半个钟,带电性能稳定后再使用,否则会影响电池性能。
4、不使用仪器时,务必将电池取出保存在干燥阴凉处。
5、注意锂电池的使用环境:锂电池充电温度为0 ℃~45 ℃,锂电池放电温度为-20℃~60℃。
6、不要将电池与金属物体混放,以免金属物体触碰到电池正负极,造成短路,损害电池甚至造成危险。
7、不要敲击、针刺、踩踏、改装、日晒电池,不要将电池放置在微波、高压等环境下。
8、使用正规的匹配的锂电池充电器给电池充电,不要使用劣质的或其他类型电池充电器给锂电池充电。
01
锂电池长期不用如何存放
1、锂电池长期不用应充入50%~80%的电量,并从仪器中取出存放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并每隔3个月充一次电池,以免存放时间过长,电池因自放电导致电量过低,造成不可逆的容量损失。
2、锂电池的自放电受环境温度及湿度的影响,高温及湿温会加速电池的自放电,建议将电池存放在0 ℃~20 ℃的干燥环境下。
锂电池如何安全存储?
您好,
一、基本要求:
(1)锂金属电池(包括锂合金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包括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所有锂电池(组)必须通过UN38.3测试,并出具测试报告;
(2)常规锂电池储存温度要求要在18-25度内,这一点和运输温度控制要求是一样的。若有不同可以根据产品特性要求来做相应协调和技术维护。
(3)仓库环境易适度通风干燥为宜,有效控制仓库湿度,避免仓库长时间处于湿度较高的情况(相对湿度高于90%或者低于40%左右),必要时可以进行物理除湿(注意安全)。
(4)锂电池仓库应用实体防护墙相隔,具备防爆设施和安全照明设施以及必要的防火设备(定时检查是否完备可用) 。
(5)仓库重地禁烟禁火,包括库房场地附近进行高温作业或者其他导致火灾的作业。
二、储存要求:
(1)锂电池可以根据产品本身技术要求作立体货架存储,这样有利于成本控制和仓储空间的利用 。
(2)锂电池存储应该避免堆叠和挤压所形成的的变形或者电池产品产生破损继而导致漏液等情况 。
(3) 锂电池应避免存放在阳光直射或会遭受雨淋的位置,电池被淋,绝缘电阻会减小,可能出现自放电和氯化 。温度上升继而损坏电池正常功能 。
(4) 使用符合安全存储或者运输的包装,比如常见的有木箱、瓦楞纸箱,或者PVG箱等,最大限度的保障货物安全存储。
(5)最大限度杜绝野作业运带来的摩擦碰撞抛件等行为,避免燃烧、爆炸等事故发生,做相应的隔离作业。
(6)制定好锂电池事故发生的多种应急预案,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常规的演练。
三、其他要求
(1)仓库管理人员要每天严密监控库区锂电池货物状态,做相应的例行安全检查,以排除锂电池货物的自燃或者其他因素引发的火灾事故。
(2)仓库内保持安全通道畅通,杜绝有堆积物,保证人员疏离和货物疏离安全。
(3)库房内货物分类规划区域要有明确标识,其中物料摆放区内要分类分小区存放,且有清楚的标识。
(4)每天对仓库区域进行清洁整理工作,及时清理地面的污物、杂物,并将仓库内的物料整理到指定的区域内,达到整洁、整齐、干净、卫生、合理的摆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