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锂电池和铅酸电池哪个安全?
铅酸电池
“铅酸电池安全,从电池的内部结构来看,锂电池容量越大时,散热就越差,也就是说更容易发生自燃或爆炸的几率,而铅酸电池是由铅板组成的,容量比不过锂电池,但是性能比较稳定,不易发生自燃或爆炸,因此会更安全。”
铅酸电池(VRLA),是一种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蓄电池。铅酸电池放电状态下,正极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铅,负极主要成分为铅;充电状态下,正负极的主要成分均为硫酸铅。
我们生产锂电池的,急需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谁能帮我?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一、至少应建立的19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3、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管理制度。
4、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
5、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7、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8、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9、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发放管理制度。
10、事故管理制度。
1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2、仓库、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13、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14、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15、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
16、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17、消防管理制度。
18、禁火、禁烟管理制度。
19、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二、以下管理制度可以单独建立,也可以将其内容合并到相关制度中去
1、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
2、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3、识别和获取、使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管理制度。
4、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5、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6、生产设施安全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
7、危险化学品储存出入库管理制度。
8、危险化学品运输、装卸安全管理制度。
9、承包商管理制度。
10、供应商管理制度。
11、变更管理制度。
12、生产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制度。
13、绩效考核制度。
锂电池拿到家里充电安全吗?
锂电池拿回家充电并不安全,因为锂电池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极易引发火灾。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提出并研究。
20世纪70年代时,M S 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
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主流。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
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
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当给电池充电时,锂电池会发生爆炸起火主要是两种原因,第一充电器失效,导致电池充满电后不能及时切断电源而持续充电;第二电池本身质量问题,发生电池内部短路。
第一个原因通常导致电池充满电后继续充电,使得电池电压超过了安全电压,进而导致电池内部电解液发生分解,产生气体,当气压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爆炸;一旦电解液喷出与空气混合就会立刻燃烧起火。
第二原因是电池本身的质量问题,通常价格低廉的电池所用的材料都比较低劣,例如金属杂质含量过高。金属杂质通常会导致电池充放电时内部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特别是负极材料中金属杂质附近就会出现锂枝晶,而锂枝晶随着充电的进行会逐渐生长,最后刺穿电池隔膜。
隔膜被刺穿后就会发生电池的内短路,而内短路会产生大量的热,当电池内部的热量聚集时,电池内部温度会持续升高;当超过80摄氏度时电池这种内短引起的自毁过程将进入了不可逆状态;温度就会加速上升,超过120摄氏度时即发生热失控,电池的隔膜开始发生大面积收缩,使得电池正负极大面积直接接触,更严重的短路迅速发生,此时电池内部的温度会在瞬间达到200摄氏度以上,电解液迅速大量气化,电池内部压力快速升高,从而冲开电池外壳,喷出的电解液气体则迅速燃烧,从而发生爆炸起火;热失控后到爆炸起火整个过程通常只需要大概几秒钟时间,所以这一过程非常的快。
锂电池的安全性
锂电池不安全。
锂电池也会有爆炸的几率,但是几率不会那么高,也可以说是所有的电池都不安全,存在风险,而且根据资料显示,锂电池虽然爆炸几率很小,但是锂电池自燃的风险比较高。 事实上,优秀正规的高品质锂电池品牌,在锂电池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做足了功课,从电芯、外部结构、整个电池包、以及到整车体系,都拥有一套缜密安全的设计系统,厂家在产品出厂前就已经将风险降至最低,杜绝任何安全隐患的发生。
锂电池的安全标准有哪些?
锂电池壳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足以抵抗所滥加的压力,而不致引起着火。用户可替换的锂电池应有足够的强度而不致于伤到人。可更换的电池不应含有压力蒸气或喷出伤害眼睛的有毒蒸气和液体,或电池壳体在正常实验室条件下23℃受冲击时漏出的有毒液体应小于5ml。在使用时采取措施避免不正常的充电电流,测试的电池有一个可接受的充电电流Ic(见18.1),在不正常条件下,应当在终端产品中采用保护措施:a.两个阻塞型零件,比如二极管b.一个阻塞型零件和一个限流型零件,比如电阻或保险丝,限流器件应当限制充电电流至1/3值(非正常充电测试值)。